碗如初・善流轉

 

碗如初・善流轉 

Bowls as New, The Circulation of Goodness

 

 

帶著臺灣人奉茶的真誠與善念,由人間國寶、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——竹籐編大師張憲平帶領藝生以手工竹編,從第一屆延續至第二屆,象徵初衷善念持續傳承,流轉不息。

With the sincerity and goodwill of Taiwanese tea-serving, led by the living national treasure and National Craft Achievement Award winner, Master Zhang, Xian-Ping, who is a bamboo and rattan weaving expert. Under his guidance, artisans handcrafted bamboo weavings from the first to the second festival, symbolizing the perpetual transmission of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goodwill, a continuous cycle of inheritance.

 

竹籐編大師張憲平

2019年首初登台的大茶碗

   從2019年第一屆國際茶碗節開始就有一個坐立於戶外的大型茶碗裝置「國寶大茶碗」,名子的由來是因為我們邀請在地竹藤編工藝家「張憲平」老師,親自設計且帶領與他學習的藝生徒弟,共同編織了一個月的時間,才完成的巨大竹編茶碗,今天(2023/8/25)採訪老師的時候,他說當初一起共同編織這座竹編大茶碗的藝生,已經剛剛畢業了,一個工藝技術的學習與養成需要四年的時間,這剛好也是第一屆茶碗節結束與第二屆展開的四年光陰,感覺很漫長也很過得很快,而第二屆的竹編大茶碗新生也交棒給下一屆藝生們,完成細緻的編織妝點。

  這次的竹編大茶碗將會以新的面目示人,張老師在原本的亂編法之上,增加了「六角孔編」與「輪口編」技法,並使用煙燻竹作為顏色的變化裝飾,希望呼應本屆茶碗節善之流轉的主題,碗如初善流轉,每一條竹編的纏繞,都代表著每一位參與茶碗節一份子,張憲平老師說,傳統手藝是需要珍惜的產業,相較於機器生產的產品,純粹的手藝可以將編織者的「心」傳遞出去,讓人感到溫暖。就像茶碗節的每一個茶碗,還有每一位職人、創作者傳遞於作品之上的那份心意,希望使用茶碗的每一個人,都能感受其中的信念,帶動世界善之流轉。

 

第二屆大茶碗增加了輪口編的裝飾技法

竹片需要一根一根插入,非常的耗時耗力,不簡單呀!


張憲平 | 竹籐編織保存者(人間國寶)

2000年,張憲平老師的竹藝創作攀上了另一新境,拋棄傳統形制,營造更大的空間與量感。

2016年獲文化部登錄認定為重要傳統工藝「竹籐編」保存者

2011年獲苗栗縣政府登錄認定為傳統工藝「竹籐編織」保存者

1943年出生在苗栗竹南的張憲平老師成長於編織家族,祖父擅長藺草編織,草蓆手藝聞名大甲、苑里,父親則開工廠經營草蓆和民藝品加工。